3/3 是日本女兒節

kity女兒節  

 

  女兒節的正式名稱是「雛祭」(,Hinamatsuri),又稱「桃花節」(Momonosekku)。在日本,關於三月三日習俗的記載,最初源於中國晉代大書法家王羲之「曲水流觴」的活動,三月初三上已日,王羲之偕親友在蘭亭舉行飲酒賦詩的「曲水流觴」活動,這種雅俗歷經千年一直盛傳不衰,而且東傳日本,在日本許多地方都有「曲水之宴」的祭典,日本也稱三月三或三月上巳,慢慢演變成女兒節。

  直到現在,每逢三月三這一天,普通人家也裝飾佈置人形的壇台,還有為女孩子祈求健康幸福的風俗,所以這一天日本的「雛祭」女兒節,日本全國各地幾乎都有大大小小的祭典,日本人將娃娃人形稱為「御雛」(Ohina),認為裝飾在壇臺上的人形,不只讓女孩子覺得可親可愛,也是健康幸福的象徵。

  「雛祭」時節因為是桃花盛開的季節,所以也稱為「桃花節」或「桃日」,桃花是象徵幸福的花,是日本女兒節不可或缺的吉祥物,這也是起源於中國自古視桃花為長壽的象徵,而且將桃枝懸掛門柱也有驅邪避凶之效。


  如果家中有未滿周歲的女兒,當母親的得準備「散壽司」(壽司飯上添加了許多蛋絲、蝦蟹魚肉等)與蛤蜊湯,招待來慶賀節日的親朋好友們。「散壽司」因為視覺上鮮豔,彷若華麗女子的化身;喝蛤蜊湯是因為蛤蜊是兩片緊密結合,不同的殼無法密合,藉此象徵女孩子的貞操,對愛情的專一。

  女兒節當天雖然不是國定假日,但家中的成員大都儘量聚在一起,祝福女孩子健康平安的長大成人。因為三月三是女兒當家作主的節日,所以雛偶人形通常是娘家的外公外婆贈送給寶貝孫女;現代做法則是事先給紅包,讓小倆口帶著寶貝女兒去挑選自己中意的雛偶;其他親戚長輩如伯叔姑姨們則是當天去拜訪送禮或包紅包。對於受到邀請的客人來說,送禮時多選擇像桃花或是和女兒節有關的玩具,或「御雛」小點心等去慶祝,當然前往這種場合慶祝的時候,衣著儘量鮮豔以配合華麗的節慶氣氛。

 

日本娃娃的擺設

  到日本室町時代,中國來的三月三節日開始以「雛祭」為名逐漸普及到日本各地,宮廷和武家興起在三月三日把人形作為贈品以後,製作精美人形的風氣盛行至今。

  到了江戶時代(1603~1867),人形或站或坐,但擺飾御雛娃娃的活動,僅限於宮廷及幕府將軍「大奧」後宮中的女性專利。一般家庭中的女兒節活動是到明治末期(1868~1912)才真正普遍,有女孩子的人家要在家裏擺桃木偶人,祈求女孩健康幸福地成長。

  女兒節的木偶人正是百法式要擺五層階梯或七層階梯。陳設木偶人的架子上,要鋪上紅氈。精巧的人形娃娃的擺飾方法十分講究,以七階的擺飾為例:

最上階:金色屏風前的兩尊,為衣冠束帶的天皇及穿著厚厚十二層單衣
    的皇后
第二階:手執酒、酒杯、及酒壺的三名宮女
第三階:唱歌、吹笛子、擊小手鼓、擊大手鼓和打太鼓的五人演奏樂隊
第四階:左大臣、右大臣。左大臣通常是老公公,右大臣是年輕人造型
第五階:三名男僕人
第六階:通常擺小型的衣櫃、長方形衣箱、針線盒、梳粧檯、套盒等嫁
    妝用傢俱和日用器具類
第七階:古車籠子、牛車和轎子

  偶人娃娃的擺法大致相同,只是關東、關西的習慣有些不一樣,如第一階的偶人分別是左為穿著衣冠束帶的天皇及右為穿著十二單衣皇后的「男左女右」的擺法,因昔日武士和女子走在一起時,若有敵人攻擊通常慣用左手護花;但在明治時代以後,穿洋裝的風氣傳入,原左為天皇右為皇后的擺法是屬關東流,而關西地方的京都、大阪恰好相反,「男右女左」是屬關西流。

  一般七層雛壇至少需要15個偶人,再加上其他飾品可是花花費不貲,並沒有硬性規定要裝飾五或七層臺子,所以很多家庭礙於家裡空間小選擇層數較少的臺子。日本視奇數為「吉」數,階數的選擇也以奇數為主。

  一套御雛娃娃花費約台幣上萬到數百萬,由於偶人娃娃可以代代相傳,當嫁女兒的時就把偶人作為嫁妝讓女兒帶走,所以由外婆傳母親,母親傳女兒,有些名門世家的御雛娃娃歷代相傳,累積出來的場面相當壯觀,其中有從江戶時代就傳下來,數百年歷史的御雛娃娃還被列為國家指定的特別文物,價值難以估計。

  御雛娃娃的開始擺飾的時間沒有一定,通常都在三月三日之前一、二個星期前選吉日做準備;一過三月三日就要趕緊把偶人收起來,最遲也不要超過兩天,小心翼翼地把人形收起束諸高閣,不然會影響到女孩子的婚期,將來恐怕很難嫁出去。另一說是女兒節的意義原本就是消災解厄,御雛娃娃做替身把惡運帶走如果一直放著也不吉利。

 

以上文字資料來源:http://www.shute.kh.edu.tw/~d941517/homepage/c2.htm

 

goodday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ldpa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