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ner child  

 

  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沈瓊桃說,其實,每個人心中都有個真實的自我(true self),即「內在小孩」。沒有受壓抑與傷害的自我,會像孩子般呈現天真、直接、快樂、充滿活力及創造力。受傷的「內在小孩」是指存在於心裡的童年受創經驗,或儲存在大腦裡不愉快的童年情感記憶。為彌補成長的失落與遺憾,有些人會不自覺地轉向親密關係對象和子女,甚至工作夥伴,造成「關係」間的「障礙」。或因某個人、事、物而碰觸到「內在小孩」受傷的情緒地雷,潛意識自動連結龐雜的深層記憶,嚴重時可能會傷人傷己,甚至鬧出人命。若童年經驗帶著深深的恐懼與不安,成人關係中則可能充滿控制和依賴的欲望,例如親密關係暴力的加害者。

  阿忠在記者會上說,他從小被爸爸打得很嚴重,還曾被爸爸綁在鐵窗上用皮帶、水管抽打,甚至被扒光衣服趕出家門,這一切讓他很自卑、痛恨爸爸,時常惡夢連連…。也由於他到了勵馨這一切才有改變的機會。

  為何童年創傷不被重視?勵馨分析,許多人存有「小孩子的創傷不算什麼,長大就會好」、「這個記憶會被遺忘」等迷思,事實上創傷沒有處理是不會消失,因為身體會對創傷有所記憶,創傷反應會隨相似事件而出現,創傷會影響未來人際、生活、家庭、工作等

  勵馨強調,如果有「正向保護因子」,反而能使受傷的「內在小孩」自我超越,增加生命韌性、挫折忍耐高、有激勵、奮發向上的效果,同時可以協助相同經驗的人,不會落入暴力循環

  所以勵馨為性侵害、性?削及家庭暴力受害者提供社工專業、心理諮商、治療或支持團體、庇護安置、就業就學、法律、物資等協助也;運用各種媒介,以團體治療方式,協助他們瞭解內在情緒、壓力及創傷,學習關照內在小孩,走過風暴。勵馨也推廣暴力防治、性侵害防治宣導、性別的公眾教育等,營造社會友善的氛圍。

  阿忠來到勵馨後,勵馨協助他釐清問題,傾聽內在自我的聲音,幫助自己找到情緒的出口,與自己做好朋友。他期許自己不要成為施暴者,並時時關懷女性。他也擔任勵馨的志工,投身於公益。

  沈瓊桃表示,愛自己是一輩子的功課,每個人應學習疼愛「內在小孩」。步驟如下:

步驟一、花30分鐘放鬆、回想自己3-8歲孩童時期有哪些歡樂的時刻?和家人、同學、師長的互動為何?

步驟二、試著在日記中回答下列問題:

〈1〉 內在小孩從何時開始變得不快樂?發生了甚麼事?
〈2〉內在小孩需要哪些言語的滋養?你是否願意用自我肯定的語言滋養鼓勵他/她?
〈3〉內在小孩是否有非理性的信念〈例如人活著有什麼意義〉?你是否願意用真理〈例如活著就有希望〉來取代非理性的信念?
〈4〉壓抑內在小孩的負面影響為何〈例如壓抑憤怒、過度討好〉?是否願意放下過去、饒恕傷害自己的人?

 

步驟三、執行滋養內在小孩的計畫:
〈1〉學習享受生命中的微小事物:欣賞大自然的美麗,擴展可以標明情緒的字彙,樂活、放下、培養興趣愛好。

〈2〉學習感受與分享感覺

A. 寫日記抒發感受。
B. 看感傷的電影,讓自己好好哭一場。並記下看電影與哭泣的感受。
C. 每天做一件能讓自己開心的事。每天為自己的生命或世界感恩。
D. 想像自己經歷到一種正向的感覺,並採取具體行動讓正向的感覺成真。

〈3〉找到愛玩樂的內在小孩

A. 消除玩樂時的罪惡感。在時間安排與活動規劃中,加入玩樂的時間(不包括物質的刺激)。在玩樂中,學習不在乎別人眼光,開懷地大笑。
B. 學習做自己最好的朋友。

  勵馨基金會呼籲,更多人可以成為受暴兒童復原之路的貴人,只要你願意
(1)自我肯定與正向思考,懂得自我省思與抒發情緒,離開受暴情境的決心與努力,以增強個人復原力。
(2)具有彌補作用的正向社會經驗或重要他人的支持。
(3)終止暴力是停止暴力傷害、展開復原歷程的治本之道。

 

以上文字來源:http://www.goh.org.tw/news/main.asp?ym=201206&id=ac12062801

點燃愛照亮黑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ldpa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